close
老祖母說:「未吃五月粽,破襖不肯放」」,我習慣過了端午才大舉收拾冬衣。
每年這個時候,衣服滿地成堆,踮著腳在其中跳來跳去,爬上爬下地做收納,是女人特有的煩惱。擁有寬敞更衣間的名媛貴婦,或許四季都能把所有衣物掛在定位,但大部分人的衣櫃只能儲存當季所需,其餘的必須輪流待在壓縮袋、收納箱或床底下。有人恨極這種勞碌,一邊拼命地塞,一邊發誓要賺錢換屋、弄個大衣櫃或更衣間,但我卻很重視這些混亂的片刻,總覺得衣物的體積是歲月的體積,而整理衣物時的取捨,是自我形象的取捨。
能夠睿智地決定哪些衣服該丟掉嗎?
壞的、舊的、褪色的,都不是問題,但那些「看起來還好好的」衣服該怎麼辦?有些質料、樣式都好,當時覺得愛不釋手才買的,現在卻不太適合了──例如,年紀大些了,還要留以前的短裙、牛仔褲和甜美風上衣嗎?有些人對歲月進程沒甚麼意識,只要衣服還套得進去,就很容易忘了自己幾歲。戀舊是美好的,惜物也是美好的,但因為這樣而把不合時宜的衣物穿上街,以為自己「十年來都沒變」,就不太美好了,讓人不知該為她永遠年輕的心態高興,還是為她日漸退行的品味難過。
更困難的決定是,有些衣服現在穿也並非不合宜,但自己的角色、消費力和審美觀已經提升了,其實可以穿得更好。該不該淘汰舊的,把空間留給更好的東西呢?丟掉未損壞的衣物時,會有罪惡感,但如果只丟損壞的衣物,很快就沒有空間容納新衣物了。
取捨是困難的,人生各個面向皆然。現代生活中被淘汰的東西往往不是不能用,而是因為主人想要更好的。辭掉的工作其實也能糊口,換掉的車還可以開,拋棄的愛人說穿了也沒甚麼缺點,就算有,人家從以前就是那樣了。
既然人每天都要變得更好,以前最適合的東西,現在不見得最適合了,這是理所當然的。衣服與愛人的類似之處,總讓我在換季時感傷。所幸還是有些萬年不敗的衣服,經歷一次次的激烈競爭,仍然屹立於櫃中。
深諳衣物淘汰學的女人們,別再追究愛人為甚麼棄舊逐新了,只問自己如何成為永遠的經典款吧!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